为深入学习焦裕禄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,河南工业大学成人影院
“追焦筑梦”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26日前往焦裕禄纪念园开展实践学习活动。通过参观展览、聆听讲解、记录文物背后故事等方式,深入探寻其中的历史脉络与时代价值,感受其所承载的中华文明基因。
为深化对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理解,将理论学习与实地感悟相结合,我于近期前往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,开展以“传承焦裕禄精神,践行初心使命”为主题的实践学习活动。此次参观不仅让我直观感受了焦裕禄同志的崇高风范,更在思想层面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洗礼。

图一 团队在园内合影
焦裕禄纪念园坐落于兰考县城北,园内松柏苍翠、氛围庄重,处处传递着对这位 “人民好干部” 的深切缅怀。走进园区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焦裕禄同志的青铜塑像:他身着中山装,双手背后,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,仿佛仍在凝视着兰考的土地与百姓。驻足塑像前,我不禁想起课本中 “心中装着全体人民,唯独没有他自己” 的评价,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。

图二 观看习主席赠诗
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我进入焦裕禄同志纪念馆。展馆以时间为脉络,通过 “临危受命赴兰考”“战天斗地治‘三害’”“鞠躬尽瘁为人民”“精神永存照后人” 四个篇章,生动还原了焦裕禄同志的人生轨迹。馆内陈列的每一件实物、每一张照片、每一段文字,都承载着动人的故事:锈迹斑斑的锄头,是他带领群众治理风沙时用过的工具;泛黄的笔记本上,密密麻麻记录着他走访农户时了解到的民生难题;病床上的手稿里,字里行间满是他对兰考发展的牵挂…… 这些珍贵的史料,让我真切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扎根基层、无私奉献的模样 —— 他顶着风沙徒步考察兰考 120 多个村庄,摸索出 “贴膏药扎针” 的治沙方法;他忍着肝癌的剧痛,仍坚持在一线指挥救灾,甚至在病床上还嘱咐干部 “要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”。

图三 观看文物
参观结束后,我来到焦裕禄同志的墓地前,向他敬献花篮并深深鞠躬。墓旁的 “焦桐” 枝繁叶茂,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。讲解员介绍,这棵泡桐是当年焦裕禄同志带领群众种下的,如今已成为兰考的 “精神地标”,不仅防风固沙,更见证着兰考从 “贫困县” 到 “小康县” 的蜕变。看着这棵饱经风霜却愈发挺拔的树木,我忽然明白,焦裕禄精神从未远去,它早已融入兰考的土地,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进的力量。

图四 做志愿活动 帮助园内除草
此次实践活动,让我们对 “焦裕禄精神”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:它是迎难而上的担当,是心系百姓的情怀,是求真务实的作风,更是甘于奉献的坚守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或许无需面对 “治三害” 这样的艰难挑战,但焦裕禄同志身上的精神品质,依然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。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,我们将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,把 “为人民服务” 的信念融入日常,遇到困难不退缩,面对责任不推诿,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,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。
(撰稿人:“追焦筑梦”社会实践团队 审稿人:苑巧翔)